赵孟頫写了50年的《圣教序》,字迹遒劲,气韵流畅,令人叹为观止!
发布日期:2025-04-12 17:33 点击次数:193
赵孟頫的书法最开始是受宋高宗赵构的影响,然而在那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和他发现自己的用笔始终是软滑俗气,然而他便转而选择学习晋唐书风来增加自己书风功力。
而在书史上晋唐书风最主要的领军人物便是二王书法,赵孟頫一头扎进 “二王” 的书法世界,如痴如醉,夜以继日地练习。一临习就是数十年之久,而对于王氏书法研习如此之深怎么可能会没有研习过《圣教序》呢。
图片
这个自然是有的,在众多 “二王” 作品中,有一部作品让赵孟頫尤为倾心,那便是《圣教序》。可能就有人要说了,《圣教序》并非王羲之所书,这自然没错,此作确非王羲之所书但那也是王羲之亲笔的呀,那就怀仁集众多王羲之作品中的字集结而重编的著作。此作也被誉为最早的集字书作,开历史之先河让后世有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圣教序》是怀仁从王羲之的3000多部法帖中,精心挑选出的1000多个行书精华集结而成,被后代学书者称之为书法界中的“王羲之宝库”。图片
我们都知道在书法人的一生中,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书风变,不同的人生感悟也会有不同的书风体现,而人又是在进步的,每每会有不同。所以此作的历一层重要含意就是一部书作体现王的一生风格,它是集合了王笔笔法中全部的奥秘,自诞生起,便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学二王书法的后人,无一不可缺的就是此本,赵孟頫也是开启了他长达多年的临习,每一次的临摹都是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今天分享的是他在元皇庆二年(1313 年)所临习的一个版本,那时的他已经60岁了,笔势遒劲圆融。
图片
一起来看看他临习的这版得原帖几分,有网友评价说此帖早已超过原帖太多。在这一帖中全卷文字细腻精准,每一个字都像是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行笔流美从容,毫无飞浮生涩之感,仿佛山间的清泉,潺潺流淌,自然而流畅。字里行间充满散淡温润之风,与王羲之一样,起笔以尖峰入纸,点画轻盈润丽,起承转合干脆内敛,笔势遒劲圆融。外表看似柔软,实则内在笔力强劲,可谓达到了行书的顶尖水平。图片
可以看出他在临习过程中很是注重笔锋的转折和顿挫,在墨色的运用上也是甚为巧妙,使其作品更加的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集王圣教序》原帖在制成后以刻石的方式流传,纸本原稿早已失传不知还存不存在,所以存世供后人学习的多以拓本为主。拓本的笔迹较难辨认,王羲之行笔的飘逸遒劲之气也几乎消失殆尽。而赵孟頫临摹的这件作品,不仅有着王羲之的笔意,还能还原王羲之的气韵,比原本更加生动。
很多人认为米芾是临摹王羲之最像的人,米芾笔法多变,能还原王羲之的字形与用笔,却难以将晋人的风流萧散之韵刻画而出。但赵孟頫此作在笔法上圆融灵秀、婉转多姿,让字体呈现欹侧姿态,内在气韵上也颇为疏灵,可谓将拓本给 “写活”,笔笔都似王羲之 “重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元代至今的 700 多年时光中,赵孟頫的这一版《临集王圣教序》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时常临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笔法技艺,提升自我书法水平。卷中的千余字,包含了大部分的常用字,足够我们潜心学习数年,最大程度上让我们感受到 “二王” 的笔法之妙,引领我们充分进入书法的深层殿堂。若能将此作学会,之后临摹其他书家的作品,便会轻松自如,向着书法的大成之境稳步迈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2月19日基金净值:华夏鼎昭利率债债券A最新净值1.0087,涨0.03%
下一篇:没有了